凯发ag旗舰厅官网登录ios版下载
service tel

400-123-4567
+86-123-4567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400-123-4567

+86-123-4567
1380000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 案例分类一

国央企投资后评价新趋势:制度创新与实践案例

时间:2025-06-14 19:48:10

 

  投资后评价是投资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改善投资决策和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出资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以来,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不断完善投资后评价相关制度,同时国央企投资后评价工作也逐步创新

  随着国有资本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投资方式愈加丰富,投资运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逐步增多。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号召下,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发改评督规〔2024〕1103号),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投资后评价监督管理工作规定(试行)》(国资发规划规〔2024〕56号),以上制度文件对后评价工作提出了多个新的方向要求。

  分级评价方面,中央企业是投资后评价的责任主体,组织具有投资决策权的各级企业开展投资后评价工作。同时,国资委每年选择若干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通过分级评价,国资委可有效监管事关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碳达峰与碳中和等类型项目情况,引导国央企优化投资布局方向、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发挥国央企自我评价的能动性,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后评价的针对性。

  分类评价方面,可进行专题后评价,可结合项目类型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方式。其中,发改评督规〔2024〕1103号文提出,可以对同行业、同区域多个项目开展专题后评价;专题后评价既可以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聚焦特定领域进行评价。国资发规划规〔2024〕56号文提出,针对投资项目不同类型设定相应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主业、非主业、拟培育主业等不同投资项目,可以考虑赋予不同指标权重;主业投资项目可适当简化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通过分类评价,可提高后评价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国资发规划规〔2024〕56号文提出,对于实施周期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适时开展中期后评价;对于整合周期较长、业绩波动较大的股权并购项目,可开展多期后评价,并以最近一次评价结果为准。通过投中及跟踪评价,可及时梳理投资进展情况,优化投资管理工作,及时纠偏,防范投资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后评价成果作为规划制定、政策调整、制度优化、投资决策、资金安排、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广通过项目后评价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企业,按相关规定处理项目后评价发现的问题,并充分应用投资后评价成果,强化与投资决策、资源配置、项目管理、风险防控等投资环节的紧密联动,推动与战略管理、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监督追责等相关工作的有效衔接。通过一果多用,一是可及时整改问题、优化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后续决策水平和监管水平,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可建立与项目后评价成果应用相配套的激励与考核机制,激发团队活力,从而持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发改评督规〔2024〕1103号文提出,统筹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遥感监测等现代化手段作为评价工具。数字化建设,一方面可对投资全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留存,另一方面可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管投资项目进展情况,汇总分析项目相关信息,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随着项目数据信息的积累,企业可构建自身的数据库资产,开展数据资产服务业务,拓宽营收渠道。

  聚焦主责主业,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科学设定相应的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量身定制”不同业务类型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模板。在主业油气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天然气与发电、炼油与化工和基地基本建设等不同产业的项目后评价编制指南。另一方面,持续完善不同类型的投资逻辑和模型。维持性投资,重点分析技术指标提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成效;扩张性投资,着重分析投资实施后带来的增量收入、利润;战略性投资,关注投资与集团战略符合程度、与企业发展长期目标的一致性,及对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按照后评价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将项目后评价分为简化后评价和详细后评价。简化后评价,要求“应评尽评”全覆盖,由“自评+简评”组成,重点对项目实施过程、投资绩效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炼。详细后评价,针对典型项目开展,对项目目标、过程管理、生产运营、投资效益和可持续性等综合分析评价,可对单个项目进行详细后评价,也可对同类的多个项目进行专项评价。

  通过区分项目后评价时点和阶段,新增项目中间评价和跟踪后评价。投中评价,对规模较大、情况较复杂、施工期较长、以及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开展中间评价,用于评价项目目标和效益指标,及时提出应对措施。跟踪后评价,对已完成后评价的项目增加跟踪后评价,根据实际和管理需要,开展再评估再优化;针对政治、经济、法规政策及与和合作方合同协议等方面,及时掌握最新的变化,评估经营风险。

  突出成果反馈,强化协同管理成效,树立后评价工作重要性和权威性。一方面,建立后评价与所属单位年度业绩考核协同、与项目决策审批协同、与投资计划管理协同等“三个协同机制”。另一方面,实施后评价项目“回头看”,适时选取后评价项目进行抽查,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项目或单位督促整改落实,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推动问题逐项整改销号。

  推动后评价管理数字化建设,实现全流程在线实时管理。一是结合“数字CEC”建设整体规划,探索运用大数据、AI及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投资后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投资后评价项目库,实现投资项目全流程信息化管控。三是由各投资项目主体共同维护更新形成统一的投资项目库,供集团总部及所属子企业相关投资管理部门掌握并筛选后评价项目;系统支持生成年度后评价计划、管理工作组织、跟踪工作进展,实现后评价工作管理与成果应用全流程在线。

立即在线咨询 关闭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